??綿陽和諧人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Mianyang Harmony Life 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1. 我國著名原始人類化石有距今170萬年前的云南元謀人,距今80萬年前的陜西藍田人,距今70至20萬年前的北京人,其中北京人遺址的古人類化石非常豐富。
2. 北京人遺址:在北京市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里。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在此發現了一個完整的北京人頭骨化石。周口店遺址不僅是有關于遠古時期亞洲大陸人類社會的一個罕見的歷史證據,而且也闡釋了人類進化的進程。1987年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3. 河姆渡遺址:河姆渡母系氏族公社村落是第一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村。有人工栽培水稻的大量遺物,證實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水稻的國家。長江下游也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發祥地
4. 半坡遺址:位于陜西半坡村的半坡遺址,是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分為居住,制陶,墓葬三個區。1958年在考古發掘基礎上建立了第一個遺址性半坡博物館。現有2個陳列室和1個遺址大廳。陳列室主要展示生產工具和人面魚紋彩陶。遺址大廳3000平方米,展示出半坡人種植黍粟世界上等谷物,證實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之一。(第二個)1961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原始社會末期,啟繼承大禹的位置,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國家——夏
6. 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三大標志是國家的形成,文字的發明,金屬工具的制造
7. 殷墟遺址:商朝后期的都城遺址,位于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有著最早的宮殿和王陵。出土了刻有4500單字的甲骨文,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還出土了世界上最大青銅器司母戊大方鼎等。(第三個)1961年,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殷墟的發現和挖掘被評為20世紀我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2008年列為《世界遺產名錄》
8. 三星堆遺址:位于四川廣漢中興場(今南興鎮),是四川境內目前所知一處范圍最廣,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古蜀文化遺址。填補了中國考古學,商周青銅文化和青銅藝術史上的諸多空白。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公元前770至前475年)和戰國(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
10. 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另一說“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11. 葵丘會盟遺址:位于河南省民權縣城東的北岸。齊桓公會于此。“盟臺西照”是舊城八景之一,莊子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等組成民權縣著名風景區
12. 孔府孔廟孔林:位于山東省曲阜市。孔廟位于曲阜城內,為我國最大的祭孔要地。孔林是孔子及其后人的墓園,位于城北。孔府西與孔廟為鄰,是孔子世襲“衍圣公”的時代嫡裔子孫居住的地方,是我國僅次于明清皇帝宮室的最大府第。“三孔”1994年列入為《世界遺產名錄》
13.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的岷江上,建于公元前3世紀,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領導修建。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000年“青城山——都江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4.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王朝。歷史功績有:①為鞏固政權,創立中央集權制機構②統一文字和度量衡③修筑馳道,直道④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修筑長城等
15. 漢王劉邦打敗楚王項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定都長安(今陜西西安西北),史稱西漢。漢高祖,文帝,景帝休養生息政策,到武帝達到鼎盛。歷史功績有:①以儒學為主導思想②基本解決諸侯國對中央的威脅③派衛青,霍去病攻打匈奴,使得北方得以安定④派張騫開辟絲綢之路
16. 劉秀建立東漢后,派遣班超出使西域,恢復絲綢之路
17. 秦漢時期的卓越成就:①西漢的《周算經》和東漢的《九章算術》②西漢司馬遷的《史記》③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④東漢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⑤東漢華佗制成“麻沸散”和創制體操“五禽戲”⑥東漢張衡發明地動儀等
18.長城古跡:始建于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現存的長城為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全長一萬多里。位于北京延慶縣的八達嶺長城是萬里長城的精華,是向游人開放最早的地段。于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 秦始皇陵兵馬俑:位于陜西臨潼縣城東。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于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 張騫墓:位于陜西城固縣。瘦武帝之命,兩次出使西域,歷經13年,開辟了從長安經河西走廊,出玉門關或陽關進入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到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1. 張衡墓:位于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石橋鎮。墓前樹有郭沫若撰寫的碑文。制造了渾天儀,地動儀。為了紀念他,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小行星”。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園現開辟有張衡博物館
22.三國魏晉南北朝:從公元220年魏國建立到581年北周滅亡,長期處于分裂時期,僅西晉出現了短暫的統一。成就:①出現空前的民族融合②出現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政治家③科學技術繼續發展,出現了祖沖之,賈思勰等自然科學家④出現龍門,云岡石窟等
23. 祖沖之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機械制造師。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環行山命名為“祖沖之環形山”,將小行星1888年命名為“祖沖之小行星”。
24. 赤壁古戰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孫劉在此擊敗曹軍主力。三分天下局面基本形成
25. 武侯墓:陜西勉縣城南的定軍山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墓葬,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官至丞相,武鄉侯,死后謚“忠武侯”,墓地為“武侯墓”。“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寫照
26.甘肅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東南,現存洞窟保留十六國至元16個朝代的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飛天4000余身,唐宋木結構建筑5座。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之一,被譽為“東方藝術珍珠”。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同時還有洛陽龍門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
27. 山西北魏平城遺址:位于山西大同。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8.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建立隋朝,公元618年,唐朝建立
29. 大運河:隋朝時期的大運河是我國和世界上最長的運河。歷史上有三次開鑿工程。第一次,春秋末期;第二次是隋煬帝時期,以洛陽為中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2700m。隋朝時期的大運河史稱“南北大運河”;第三次是元代,由杭州直達北京,史稱“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m。國外著名的運河目前有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土庫曼運河等,但均比大運河開鑿晚。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0. 西安城墻(11朝代的都城):現在的西安城墻建于洪武年間,以隋唐皇城墻為基礎擴展而成。以城墻為主體,是古都西安的標志性建筑,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1. 趙州橋:河北趙縣城南的河上,又稱安濟橋。是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和營造的。是一座單孔圓弧敞肩拱形石橋,是石拱橋最先進的一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被美國土木工程學會選定為第12個國際歷史土木工程里程碑,并建有標志
32. 唐代長安宮城遺址:唐朝時,長安城分為宮城,皇城,郭城。宮城又分為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城墻背面正面被命名為玄武門,是長安北城的重要關口。大明宮遺址是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3. 杜甫草堂:坐落于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詩被稱為“詩史”。1955年成立杜甫紀念館,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更名為杜甫草堂博物館。
34. 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前后有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史稱五代。在南方有吳,南唐,吳越,閩,前蜀,后蜀,楚,南平,南漢,加上山西的北漢,合稱十國。因南方戰爭少,長江流域的經濟文化有一定的發展
35. 六和塔:位于錢塘江北岸,始建于十國時期公元970年的吳越王時期,旨在鎮壓江潮。現塔系公元1153年重建。塔高近60m,磚木結構的樓閣塔式,塔身為八面七級,外觀13層,里面只有7層。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6. 吳越國王陵:位于浙江臨安市,是浙江省唯一保存完好的王陵。錢寬水邱式夫婦墓是目前發現的吳越國錢氏王族墓中唯一的唐代墓葬。康陵墓室頂部的天文圖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古代天文圖。功臣塔是現存最好的磚木結構仿樓閣式大方塔之一,所發掘的“秘色瓷”數量和質量居全國之首。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7. 南漢德陵和康陵:位于廣州市番禺區新造鎮小谷圍島西部的北亭村的青崗和大香山。南漢是割據嶺南的一個獨立的王朝,前后經歷55年,疆域最大時包括廣東廣西,海南還有湖南,貴州,云南一部分。《康陵縣志》。康陵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這一時期唯一布局完整的陵園。
38. 公元906年,后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軍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史稱“北宋”,采取“重文輕武”的國策,加強中央集權。
39. 開封:古稱“汴京”,是七朝(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以及北宋和金)古都,有2700多年的歷史,被列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生動描繪了汴京的繁榮。位于開封城西北部的清明上河園是仿《清明上河圖》的一座大型文化主題公園,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
40. 回鑾碑:位于河南濮陽縣城御井街,是記載宋遼簽訂“澶淵之盟”的唯一實物。碑上是宋真宗賦詩。旁邊的御井相傳是當年宋真宗用過的,為濮陽八景之一。
41. 應縣木塔:位于山西大同以南應縣,原名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建于遼代清寧二年,全部用木建成。高60多m,平面為八角形,五層六檐。是中國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跡。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2. 公元1127年,宋高宗在臨安(今杭州)建立了南宋,成吉思汗1234年滅金,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建都大都(今北京)。1276年滅南宋,統一了全國。元朝開創了行省制度。
43. 宋元時期的成就:①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②出現寇準,岳飛名將③出現蘇軾,辛棄疾等文人④出現沈括,郭守敬等科學家⑤出現紡織能手黃道婆⑥出現指南針,活字印刷,火藥武器三大發明
44. 岳王廟:杭州市西湖畔棲霞嶺下。現存的為清代以后陸續重建的。墓前有四個鐵鑄佞臣像,反剪雙手,面墓而跪,是秦檜,王氏,張俊,萬俟卨等四人。楹聯上“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正邪自古同冰炭,毀譽于今判偽真”。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5. 河南登封觀星臺:位于登封縣城城東,始建于元朝初年,是現存最早的古天文臺建筑,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天文古跡之一。是郭守敬,王恂等人奉敕所建,是當時所建的27個天文臺之一。元朝的郭守敬曾在此主持測量工作。推算出一個回歸年為365天5h49m29s,比現在的僅相差26s。制定的《授時歷》比現在通行的公歷早三百多年。觀星臺部分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6. 黃道婆墓:上海徐匯區華涇鎮東灣村,推廣黎族技術。“烏泥涇被”譽滿全國,開創的“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06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47. 明清時期的成就:①中央集權達到頂峰,明朝廢丞相,設東廠,八股取士。清朝設立軍機處,明清大搞文字獄②民族國家統一進一步鞏固,鄭成功收復臺灣③清朝設置臺灣府。鄭和七下西洋。④工商業經濟發展,景德鎮成為瓷都,蘇州成為絲綢之都⑤科學技術的發展,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曹雪芹的《紅樓夢》
48. 徐光啟墓:位于光啟公園內,東側是碑廊,共12塊。因子孫躲匯居于此,“徐匯區”因此得名。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近代科學家的先驅,終身從事天文,歷算,水利,測量,數學和農學研究
49. 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始建于1406年,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筑群。宮內收藏藝術珍寶約100萬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50. 明清皇家陵寢:指明孝陵,明十三陵,明顯陵,盛京三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位于南京東郊,是朱元璋的陵墓;明十三陵位于北京西郊;明顯陵是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皇帝和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國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單體陵墓;盛京三陵是早期的清朝皇家陵寢——福陵,昭陵,永陵,位于沈陽;清東陵是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五位皇帝的陵墓,再加上孝莊,慈禧,香妃等161人的大陵園,清東陵堪稱中國文化的瑰寶;清西陵葬有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及他們的后妃,王爺,公主,阿哥等76人,共有陵寢14座,是一處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51. 圓明園: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區北,從康熙開始的五代皇帝共經過150年傾心建造的皇家宮苑,被世人冠以“萬園之園”“世界園林的典范”“東方凡爾賽宮”等美譽。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1860年10月遭英法聯軍焚毀。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2. 鄭成功墓:位于福建省南安縣。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3. 1842年,清政府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個通商口岸。
54. 1840年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55. 1856年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沙皇趁機打劫從1858年至1864年,先后攫取了中國東北與西北約1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56. 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賠償2億兩白銀,增開沙市,重慶,杭州,蘇州通商口岸,允許外國人投資開礦場
57. 虎門銷煙池:位于東莞市虎門鎮。硝煙池長寬各46.5m,池旁樹有“鴉片戰爭人民抗英紀念碑”一座。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8. 《南京條約》議約地:南京下關區靜海寺。4個展廳共130余幅(件)圖片,史料和實物。
59. 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1853年定都南京,改名為天京。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0. 福建船政建筑遺址:主要集中在福州馬尾。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左宗棠創辦,是洋務派的重要企業。
61. 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山東威海市劉公島。現在北洋海軍提督署建有甲午戰爭博物館,江澤民為該館親筆提名。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2. 武昌起義軍政府遺址:位于武漢武昌區閱馬場,因主體建筑紅磚砌墻故又稱“紅墻”。始建于清末,原是清王朝仿君主立憲而修建的“諮議局”辦公處。孫中山于此發表過演講。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3. 京師大學堂分科大學:創建于光緒年間。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4. 孫中山召開的國民黨一大,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反帝反封建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并孕育掃除軍閥,統一中國的北伐戰爭。
65. 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失敗后,在艱苦的環境下,在井岡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毛澤東指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
66. 1921年7月23日,共產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共的誕生。“二大”的最低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壓迫,實現民族獨立,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67. 國民一大舊址:位于廣州文明路215號鐘樓禮堂。1986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8. 國民黨總統府:1912年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為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1927年又成為蔣介石總統府所在地。1938年后,是汪精衛的監察院,立法院,考試院。1948年,又改為國民黨總統府
69. 井岡山革命遺址:位于江西,湖南交接地。主要集中在江西省井岡山的茨坪,茅坪,大小五井及五大哨口等地。茨坪是根據地最高黨政軍機關所在地,還有軍械處,被服處,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的舊居。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0. 遵義會議舊址:位于貴州遵義市老城子,原是國民黨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邸。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兩層樓房,建于20世紀30年代。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1. 張學良發動的西安事變迫使蔣介石接受共產黨的要求,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
72. 西安事變舊址:包括張學良公館,楊虎城將軍的住宅止園等,高桂滋公館等。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3. 盧溝橋舊址:位于永定河上。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是北京市現存最早的聯拱石橋。全長266.5m,寬7.5m橋身下有11孔涵洞,橋墩呈船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4. 臺兒莊大戰舊址:位于山東棗市南古運河北側。由紀念碑,展覽館,影視館,全景畫館構成。碑名由原國防部長張愛萍題寫“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勵精圖治,振興中華”的碑文由原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程思遠撰寫。李宗仁史料館是重要組成部分。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5.重慶談判舊址:桂園是1945年重慶談判暨《雙十協定》簽字處,位于中山四路64號。是毛澤東同志在談判時辦公,會客的辦公室,。原是國民黨談判代表之一的張治中先生的公館。
76. 西柏坡遺址:位于河北省平山縣境內太行山腳下滹沱河的北岸。舊址前院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董必武的舊居。是“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在這里召開了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有著“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美譽 。
咨詢熱線:18081268589 E-mail:719516185@qq.com 傳真:0816-2282761
地址: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民生路6號 歡迎來電咨詢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6-2017 綿陽和諧人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網絡備案號:粵ICP備14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