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和諧人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Mianyang Harmony Life 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序《人之規》——《弟子規》現代修訂版
毋庸置疑,當代中國道德狀況和價值觀念面臨嚴峻挑戰。李耀君教授認為,不論是有毒食品、偽劣藥品,還是校園血案、跳樓事件,抑或是低俗文藝作品和淫穢網絡信息,以及商業欺詐、貪污腐敗、環境污染乃至某些自然災害等,其深層次原因均在于人們的心靈和倫理道德出了問題,導致人們放松了自身修煉和精神追求,拜金主義嚴重,漠視公平正義。正如中央領導同志所講的“近年來相繼發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彩色饅頭’等事件,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那么如何解決這一社會問題?《論語》告訴我們“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就是說,治理國家和社會,首先應該抓住道德教育這一根本,與此同時再輔之以法制建設。198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巴黎宣言》也告訴我們:“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前,從孔子那里重新尋找智慧。”現在,對于我們來講,就是要長期進行以《弟子規》等為基礎和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并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不斷提高國民人文道德素質,使人們正確認識“人生的真正意義”,摒棄“一切向錢看”的觀念和行為,促進社會深層次問題的解決,從而促進社會和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讓每一個人都能獲得一個幸福的人生。
有一則故事說,一個人很窮的時候,立下誓言要去愛琴海航游。于是,他拼命掙錢,買了一艘游艇。這時,他卻忘了要去哪里……。也就是說,他把買游艇當作了目的,于是感到一種茫然。其實,金錢、物質、經濟等只是我們生存和生活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和意義,更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我們今天的許多人已經本末倒置。那么,怎樣的人生境界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呢?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給我們是這樣描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宋代思想家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季羨林先生說,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學習的,更值得我們今天的每一個國人深思。物質是人們生存和國家發展的基礎。我們需要發展經濟、需要金錢,但決不能以金錢和物質為目的甚至為“拜物”,而成為“房奴、車奴”。古圣先賢告訴我們:“良田萬頃,日食三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也就是說,人們生存的物質條件其實是很簡單的,人生應該去追求那些比物質和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人格、道德、文化、精神……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一個民族真正有力量的決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響一個國家發展的進程,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習近平同志指出,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優秀典籍蘊涵著做人做事和治國理政的道理。領導干部要通過研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不斷提高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弟子規》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康熙年間(1662—1723)李毓秀(黃河東岸山西人)所作。后經乾隆年間(1736—1796)賈存仁修訂,并改名為《弟子規》。其內容以《論語》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指導思想,以“孝悌文化”為核心和根本,綜合吸收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中的精華編纂而成。內容包括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為人處世應有的基本理念和規范,是啟蒙養正、教育人們敦倫盡分、防邪存誠、養成忠厚作風很好的讀物。那么孝悌文化何以成為我們中華文化的根本呢?《論語》告訴我們:“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也就是說,一個人只要能夠做到孝悌,那么,處理其他人際關系和事情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
2006年以來,中共黨員、和諧中國網總編輯李耀君(黃河西岸陜西人、陜西師大畢業)在學習研究《弟子規》并給自己孩子教授時,感覺到其中有些內容帶有一定時代局限性,于是就與時俱進,反復征求各方意見,在清朝乾隆年間賈存仁修訂的基礎上,對其中某些過時的規范再次進行修訂,對個別語詞進行校訂,形成了“現代修訂版《弟子規》”(仍保持原來的1080個字數),數百家網站相繼刊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驅使他把“現代修訂版《弟子規》”編輯成冊,并聯合一些黨政機關和愛心企業家、教育家等各界有識之士聯合印制贈送社會各界。同時率和諧中國網發起“全民學習《弟子規》活動”,在全國各地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大中小學校和會議論壇等巡講《中華文化是人生幸福社會和諧的法寶——<弟子規>與當代國民道德問題和對策思考》,效果良好。
在弘揚《弟子規》中,我們碰到有人不同程度地對《弟子規》認識上有三個誤區:一是有人“因噎廢食”,認為《弟子規》是封建時代的產物,或者是覺得其中有些過時的內容,因此就徹底不學或不給孩子教;二是也有個別人混淆了“經典論述”與“行為規范”的關系,走向另一極端,認為《弟子規》不能修改。其實,《弟子規》是行為規范,它不同于《論語》、《道德經》等談話記錄或哲理論著。作為行為規范應隨時代發展而修訂。就像“學生守則”等一樣,都要與時俱進。其實從上文中我們知道,清康熙年間李毓秀作了《訓蒙文》后,乾隆年間賈存仁不僅進行了修訂,且將標題改為《弟子規》。時間過去近300年,我們不能還固守著某些過時的行為規范。2010年12月,山東省教育廳發文禁止推薦中小學生全文閱讀“舊版《弟子規》”等,正說明了這一點;三是還有部分人認為《弟子規》只是小孩子的讀物。其實,人人都是為人子女,人人都是為人弟子,因此,人人都有必要學習《弟子規》。鑒于《弟子規》的名稱容易讓一些人誤認為只是小孩子的讀物,李耀君給其增加了一個別名——《人之規》,以便引起更多人的重視。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從191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下令中小學和師范學校“廢除讀經”,到1919年五四運動中喊出的“打倒孔家店”,再到文革時期(1966—1976)的“破四舊”和“批孔”運動,國人對傳統文化的態度過于偏激,進行了盲目批判,導致近一個世紀以來,我們幾代人中大多數都缺了《弟子規》等中華傳統文化系統教育這門“必修課”,使今天社會的道德狀況面臨嚴峻挑戰,人們的價值觀呈現出了一定程度的混亂和顛倒。鄧小平在1989年“六四”后指出:十年改革開放最大的失誤在教育。這里的教育指的就是思想道德教育。2010年新華網上有這樣兩條報道:一是國家衛生部門調查發布:中國青少年的體能素質連續十年下降;二是境外媒體稱“中國是世界上拜金主義最嚴重的國家。”多么令人觸目驚心啊!胡錦濤主席在清華百年校慶講話中強調:“要積極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很有必要補上《弟子規》等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這門“必修課”,用文化和道德力量應對現代社會危機。在眾多網站刊登現代修訂版《弟子規》(人之規)的基礎上,今將其通過單行本形式加以注音和釋義傳遞給大家,以便更加廣泛地交流,讓更多的人受益,促進社會和諧。
2009年以來,“和諧中國網”已經并將繼續聯合和吁請各級黨政社團機構和愛心企業家教育家等各界有識之士一道,攜手弘揚“現代修訂版《弟子規》”(人之規),提高國民道德素質,促進社會更加和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因修訂者水平有限,疏漏欠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以便再版時加以完善,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在此,我們向所有關心支持現代修訂版《弟子規》(人之規)弘揚傳播工作的有識之士謹致敬意和謝忱! (作者李耀君系和諧中國網總編、《弟子規》現代修訂者、臺灣孔子學院特聘教授)
電話:010-5143 8660 158 1010 2998(短信)
公眾平臺:hxzg2005 李耀君微信:liyaojun1966
郵箱:330835268@qq.com
咨詢熱線:15181449888 E-mail:719516185@qq.com 傳真:0816-2279509
地址: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民生路6號 歡迎來電咨詢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6-2017 綿陽和諧人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網絡備案號:粵ICP備14000102